廣西路建集團正龍紅水河特大橋完成拱肋主弦管管內混凝土灌注
3月14日晚,歷經15天的緊張施工,由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直屬企業廣西新發展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廣西路建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西路建集團”)承建的正龍紅水河特大橋最后一根拱肋主弦管管內混凝土完成灌注。至此,全橋拱肋主弦管全部完成灌注施工,即將進入格子梁吊裝施工階段。
正龍紅水河特大橋。周巖松攝
正龍紅水河特大橋是武宣—來賓—合山—忻城公路的重點控制性工程。橋梁全長1404米,主橋跨徑316米,全橋拱肋主弦管共8根,分為4次泵送,共需灌注2454立方米C60自密實混凝土,采取二級接力泵送工藝,遵循先內側、后外側,先下弦、后上弦的原則進行灌注。
管內混凝土灌注施工是正龍紅水河特大橋繼拱肋合龍后又一個重要工序,是形成鋼管混凝土結構的關鍵環節,其施工的重中之重是確保混凝土灌注質量。為此,武忻2-1分部提前開展管內C60自密實混凝土防脫空機理研究,通過反復試驗優化混凝土配合比,并創新采用混凝土泵送質量全時域遠程實時監控系統到全橋主弦管混凝土灌注施工中。
參建人員合影。周巖松攝
混凝土泵送質量全時域遠程實時監控系統可實時采集泵送時混凝土漿體對管壁的壓力數值,以便技術人員通過反饋數據精準監測把控泵送壓力、進度和質量的效果,利于及時調整施工節奏和工序,實現混凝土泵送施工全過程實時監測、后期可溯,堵前可防,堵后可尋。這是該項技術在同行業范圍內混凝土灌注施工中的首次全面應用,也是鋼管混凝土灌注施工過程智慧信息化的一大突破。
灌注過程中,武忻2-1分部緊密銜接施工工序,出料、試驗檢測、放料、泵送等施工過程一氣呵成,最大限度避免客觀條件對混凝土性能造成影響,有力保證了混凝土灌注的進度和質量。經專業檢測,大橋拱肋主弦管管內混凝土密實性測定波速均值皆在4500m/s以上,滿足設計要求,實現了高標準、高質量灌注,大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技術員通過敲擊掌握混凝土灌注進度。周巖松攝
自年后復工復產以來,廣西路建集團正龍紅水河特大橋施工現場涌動著的沖刺“開門紅”熱潮,在乍暖還寒的春光里展現出競進之姿,60名施工人員開足馬力搶抓進度。隨著拱肋混凝土完成灌注施工,拱肋接頭打磨焊接及扣索拆卸松力也同步完成;格子梁拼裝施工也在有序進行,目前進度達75%。接下來,武忻2-1分部將加快吊桿安裝施工進度,盡快打開格子梁吊裝施工新局面,向全橋通車目標沖鋒。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