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 | 構建產教深度融合發展新格局 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聯合印發《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圍繞“賦能”和“提升”,提出5方面19條政策措施,以加快形成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是指導近三年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的戰略性、綜合性、指導性文件。
一、描繪了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發展的藍圖
《方案》圍繞產教融合型城市、產教融合型企業,以及產教融合互動程度,描繪了三年行動計劃的目標藍圖。
接續推進產教融合50個試點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的突破和引領帶動作用充分發揮。《方案》要求“接續推進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啟動遴選第二批30個左右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且“試點城市的突破和引領帶動作用充分發揮”。
建設培育1萬家產教融合型企業,產教融合型企業制度和組合式激勵政策體系健全完善。《方案》維持了《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提出的1萬家企業的目標,但進一步提出“產教融合型企業制度和組合式激勵政策體系健全完善”,要求更高。
逐步形成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方案》對產教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做了明確界定。針對我國職業教育投入主體仍然是各級政府等問題,提出“各類資金渠道對職業教育投入穩步提升”;針對產教融合實踐中存在的產教融而不合,校企合而不深的問題,提出“產業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二、部署了構建產教深度融合發展格局的任務
《方案》重點任務可以概括為“1+3+1”,即“1個效應、3個著力、1個激勵”。
“1個效應”是指接續推進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充分發揮突破和引導帶動作用,推動形成產教融合頭雁效應。具體任務:一是啟動第二批30個左右試點城市遴選工作,并鼓勵各地建設一批省級產教融合試點城市,逐步形成產教融合試點城市體系;二是明確深入推進產教融合重點行業,并依托試點城市及其所在省份打造一批產教融合型行業和一批高水平產教融合行業協會和促進會;三是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方面,提出啟動第二批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遴選工作,調動各地積極性,完善產教融合型企業培育庫,制定符合各地實際的產教融合型企業認定標準。
“3個著力”是指圍繞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和校企合作這三個工作重點,促使產業需求更好地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在夯實職業院校發展基礎方面,《方案》提出了三項舉措:一是針對“‘十四五’教育強國推進工程”中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項目實施進展開展中期評估;二是新增200所左右高職和應用型本科院校;三是以市場為導向結合國家戰略需求完善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在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方面,文件提出,安排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職教院校建設一批實訓基地,重點建設100個高水平、專業化、開放型基地;在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時,優先考慮在一些重點產業領域;優化實訓基地建設流程,開辟審批綠色通道。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從合作形態、內容、模式和載體等方面提出了具體任務。
“1個激勵”是指加強政策組合的激勵作用,完善落實激勵賦能政策體系。《方案》特別重視組合式政策激勵,提出了“金融+投資+財稅+土地+信用”的“五位一體”政策體系。在金融政策方面,文件首次提出引導保險機構開發產教融合相關保險產品;在投資政策方面,文件提出的“高職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每所支持額度不超過8000萬元,中職院校每所支持額度不超過3000萬元”,以及將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范圍,政策支持力度較大;在財稅政策方面,繼續提出產教融合型企業興辦職業教育符合條件的投資,按規定投資額30%的比例抵免當年應繳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在土地政策方面,《方案》提出了若干用地優惠政策,特別是對企業投資職業學校、高等學校的用地按教育用地管理,符合規定的可通過劃撥方式供地;在信用政策方面,文件提出開展行業信用評價,并對信用好的產教融合型企業給予獎勵或便利。
三、提出了將產教融合進一步引向深入的路徑
(一)統籌推動教育和產業協調發展,提升行業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內生動力和積極性。
行業企業投入產教融合信心不足的根源在于:一是校企合作深度不夠,畢業生難以滿足企業用人需求,特別是有些產業應用技術更新速度相當快;二是無論是產業學院、學徒制,還是訂單式培養,都無法保障學生的就業去向,特別是優秀學生對學歷晉升有較為迫切的需求,流失率較高;三是企業通過校企合作投入到學校資產產權不清晰,企業產教融合投入難以產生合理回報。針對這些問題,《方案》提出統籌推動教育和產業協調發展。
一是通過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內生動力。在培養內容上,引導企業深度參與專業規劃、教材開發、教學設計、課程設置等;在培養方式上,實行校企聯合招生、委托培養、訂單培養和學徒制培養等方式,有利于行業企業鎖定人才,提升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內生動力。二是優化校企合作模式,調動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積極性。《方案》明確“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通過企業資本投入、社會資本投入等多種方式推進職業學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許企業以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依法參與辦學并享有相應權利”,保障行業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投入能夠產生回報,有利于調動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積極性。
(二)創新搭建產教融合平臺載體,服務中小微企業,促進產業人才教育創新鏈的延伸融合。
相比大型企業,廣大中小企業缺乏獨立開展校企合作的能力,在人力資源獲取上處于更加不利地位。《方案》明確提出創新搭建產教融合平臺載體,解決了這一現實難題。“支持有條件的產業園區和職業院校、普通高校合作舉辦混合所有制分校或產業學院”,以及“打造以產業園區為基礎的市域產教融合聯合體”,將產教融合作為一項園區服務功能,服務中小微企業。
《方案》還提出“支持產業融合新型載體與科研院所開展協同創新,共建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創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服務園區以及地方中小微企業技術升級和產品研發”,“在重點行業和領域打造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支持發揮職教集團、市域產教融合聯合體、產教融合共同體等第三方機構的作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促進高質量就業”等做法,在服務中小微企業同時,促進了產業鏈、人才鏈、教育鏈和創新鏈延伸融合。
(三)接續推進產教融合試點建設,充分發揮突破和引導帶動作用,強化經驗的提煉、復制和推廣。
根據《方案》的精神,國家將打造50個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同時還有100個高水平、專業化、開放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200個“十四五”教育強國推進工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項目,以及10000個產教融合型企業。
通過的這些產教融合城市、基地、項目和企業的建設,充分發揮突破和引導帶動作用,總結和提煉它們在產教融合制度、模式創新和組合式激勵政策體系構建上的成功經驗、有效舉措和制度性成果,因地制宜地加以復制和推廣,將成為推進產教融合走向深入的有效路徑。(彭濤,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體改所副研究員)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一圖+六問,讀懂《關于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2022-01-19
- 2021全年盤點——大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2022-01-19
- 一圖讀懂 | 關于加強長江經濟帶重要湖泊保護和治理的指導意見2022-01-02
- 【圖解】《“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22-01-02
- 一圖讀懂 | 《關于加快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2022-01-24
- 國新辦就《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實施方案》有關情況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