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鐵17號線最長區間雙線貫通
1月7日,由中國鐵建大橋局施工的成都地鐵17號線二期工程西大街站至城隍廟站左線隧道貫通,標志著該區間實現雙線貫通。
建設者合影
中國鐵建大橋局承建成都地鐵17號線二期工程兩站兩區間的施工任務,其中,西大街站至城隍廟站盾構區間左線長2.42千米、右線長2.35千米,沿線地質多變、施工環境復雜,是全線最長、風險源最多的區間,且是成都地區首次在中心城區的核心地帶開展大直徑盾構施工,施工難度大、風險高。
刀盤吊裝下井
科學統籌,精準始發
因條件限制,盾構始發伊始,便面臨三大難題:一是場地狹長,地表有效利用率低;二是電瓶車出渣面臨交叉施工,與人民公園站至西大街站盾構區間施工列車互相干涉;三是要保證每天在狹小的場地內運輸2900立方米以上的渣土。為確保盾構順利始發,項目從方案著手,經過多輪場地布置優化,確保場地布置設計合理;加快組織人員、材料和機械設備進場,積極協調外部環境,為4臺大盾構順利始發創造了先決條件;在始發場地,充分利用有效空間,優化施工工序,僅20天就完成了首臺盾構下井及組裝工作,保障了始發節點按期實現。
穿越風險源示意圖
攻堅克難,精細管理
西大街站至城隍廟站區間主要穿行密實卵石、泥巖地層,盾構機在上軟下硬復合地層施工極易產生地層擾動,且整個區間段90%均在危險源下方行走。左線施工過程中,盾構機穿越1個特別危大、24個超規模危大風險源,下穿府河、既有地鐵1號線,長距離下穿建筑物群。為確保掘進狀態、參數控制得當,平穩穿越危險源,項目對經過風險源段進行高頻率監測復測,進行雷達掃描、微動探測,實時掌握地質變化和沉降數據。同時,科學編制技術方案,組織特別危大風險源評審會,對每一個超危大風險源,都制定專項方案,建立風險源應對措施臺賬。
西大街站施工現場
穩扎穩打,精耕細作
施工過程中,建設者將有效掘進時間精確到每小時每分鐘,對工籌、工序、施工組織及掘進參數實時分析總結,并進行合理優化。穿越城北體育館特別危大風險源時,項目利用“大運會”改造“空窗期”,提前完成體育館9個杯型基礎、15個柱下獨立基礎加固和基底預注漿加固;掘進過程中對隧道拱頂180°范圍內同步注漿;對體育館承重柱布設18個自動化監測點,每2小時報送實時監測數據。
區間成型隧道
在有效掘進275天內,西大街站至城隍廟站區間下穿隧道1座、橋梁2座、河流2條、地鐵線路2條、各類房屋建筑36座,克服了大直徑盾構砂卵石及復合地層下穿建筑群施工沉降風險,解決了繁華市區全天候高產施工作業的難題。成都地鐵17號線是成都市域快速軌道交通層次中重要的西部快線,二期工程線路總長24.8公里,連接武侯區、青羊區、金牛區和成華區等中心城區,開通后將進一步加強各區域之間的快速聯系,極大改善市民的出行條件,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增強區域間聯系,充分發揮快速交通服務功能。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正式通車!寧夏第20座!2023-11-30
- 全線首孔現澆梁澆筑完成 渝萬高鐵進入上部結構施工階段2023-12-25
- 在四川 世界最寬獨塔混合梁斜拉橋上塔柱合龍2024-07-24
- 蘭合鐵路洮河大橋主拱合龍2024-11-04
- 為高鐵建設賦能!首對鐵建智能懸臂造梁機安裝完成2024-11-04
- 創四項“世界之最”,這座黃河大橋即將通車2024-11-28